荣昌——难以抺掉的童年记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出生于荣昌县昌元镇,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父亲在重庆市区一家机械厂上班,母亲无职无业。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没有义务教育、没有医保,口粮和副食品凭户口定量供应,母亲留在荣昌抚育4个子女。
记忆中,每天天刚亮,两个姐姐就背着背篓到火车站捡“碳灰”,放学后再到附近农田里,去割剩下的莲花白桩子和白菜叶,这些东西卖了后也是一笔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有时,母亲会做点咸菜,偷偷摸摸背到矿上去卖,傍晚换回两个“保健馒头”(矿工吃的白糖大馒头),分给依门而望嗷嗷待哺的4张嘴。假如被“市管会”撞见,咸菜还会被没收,母子五个就只能嘤嘤哭泣、无助望天。
我们一家住在白象街民国时期的串架瓦房里,由于地势低洼,每年汛期,洪水可以淹没房顶,粪水以及洪灾带来的各类垃圾,把城市蹂躏得一片狼藉。吃不饱、逃洪灾已然是生活的常态,贫穷与饥饿、肮脏和落后,深深烙在童年的记忆里。
荣昌——难掩清苦生活的悲伤
后来,母亲带着我和弟弟来到重庆沙坪坝跟着父亲,两个姐姐留在荣昌寄住在别人家。母亲在厂里做一些“125”(一天1.25元的平工)家属活路,其他家属由于是重庆户口,地盘踩熟了,经常把最累最脏的活派给母亲,比如:从卡车上卸煤炭、挑泔水喂猪。
父亲工作单位出证明,从小学到初中,我和弟弟得以在工厂附近的小学读书,但一直都被告知,要回到户籍所在地考高中。像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一直是尖子生,当过少先队“大队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还代表学校参加过比赛,但还是摆脱不了“县疙瘩”的外号,因为户口问题而受歧视。别人问我是哪里的人,我从来不敢提荣昌,只说是成都那边的。
70年代末,由于我小学毕业成绩好,被推荐到川外附中,因没有重庆户口,失去了这个名额;初中下学期,由于不能在重庆考高中,转学回荣昌,叹惜别。转学归来,荣昌的学校已把初三下学期的课程提前在上学期上了,整整落下一学期,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分到差班,从此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以及成绩一落千丈。
荣昌成了我人生道上迈不过去的坎,一个永远醒不过来的梦魇,这座称之为故乡的县城令我隐隐生痛。成为重庆人,成了我读书时甚至工作很长一段时间的愿望,用“望眼欲穿”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荣昌——我奉献青春热血的地方
80年代,我从高考的独木桥被挤掉后,参加了第一批公招,进入体制内,分在偏远的乡镇,成就了我20多年浮躁和不安的青春岁月及生命时光。
梅雨季节,泥泞的乡镇公路,回县城要坐7、8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城不仅遥遥无期,而且毫无着落。那时没有成渝高速,乘车翻歌乐山颠簸十八弯;没有高铁,坐绿皮火车要坐6个小时。那时,重庆,已与我渐行渐远。在乡镇结婚生子,生活把诗和远方磨砺成了当下。
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私营经济带来的活力与无序、繁荣与嘈杂并存。市场监管工作,冬天一身雨与泥,夏日一身灰与汗。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相夫教子,兢兢业业工作、有条不紊生活。岁月如白驹过隙,几十年的光阴,让我学会了从容。日子艰辛,却也悠悠,吾心安处即故乡。
荣昌——我日新月异的家乡
在重庆8年的读书时光里,只回过两次荣昌。1995年通车的成渝高速缩短了荣昌与主城的距离,1997年直辖后,荣昌成了“渝西门户”,这座默默无闻、悄无声息的城市,走上了自己的发展之路。谋求改变与发展,一代一代荣昌人把“知道与做到”化为实干。
曾几何时,翻胎厂、焦煤厂的黑烟飘在晾晒的衣物上;从西街到老县政府的路上只有两三棵歪脖子梧桐树;供销社、百货公司、土产部为主要经济的平房中间,是一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濑溪河上除一座1000多年历史的施济桥,只有几尺宽的小滩桥、观音桥……而今,荣昌正以崭新的姿态实现千年跨越——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如凤凰涅槃、美不胜收。
区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这一变化跳出了原有的格局,是竭尽心智的一次大手笔提升。确定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三件大事,体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大智慧。从前鲜为人知的荣昌城将由“地理边沿”变为“开放前沿”。
在这盛世,风起云涌,“耕田与凿井,熙熙千万春”,我们满怀憧憬并将收获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物有甘苦,何况人生。回头看来时的路,回忆那段蹉跎岁月,余生亦晚竟然升起丝丝温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无论欢喜与忧愁,荣昌情愫早已融在我的血脉里。
【作者简介】
敖素美,女,1966年生于荣昌,在重庆沙坪坝读小学、初中,由于户籍关系转回荣昌中考。1984年,荣昌第一次公招时进入公务员系统,现为荣昌区市场监管局纪检组副组长。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