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重庆市荣昌区:打造“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 蒋海粒 2024-03-21 16:18:31

重庆市荣昌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富集。近年来,围绕打造“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目标,荣昌区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用力,助力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国、名扬四海。据了解,荣昌现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5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7名。

为推动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发展,荣昌区整合现有资源,成立重庆市夏兴荣昌陶文化研究院、建立荣昌陶文化创新研究与艺术创作示范基地,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完整的教育系统和完备的育人计划,为厚积文化沃土之上的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荣昌区通过文化人才培养、搭建传承平台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制定出台《荣昌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培养吸纳非遗人才,修订完善《重庆市荣昌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加强对文艺人才的鼓励扶持。邀请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和四川美院的高校师生和景德镇、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和广西钦州等地的制瓷、制陶大师,与本地传承人开展艺术交流活动,提升本土人才创新意识。开展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和传承传习活动,创新师徒传承、群体传承、校园传承等模式,丰富人才培养渠道。建设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深入展现荣昌千年历史文化脉络。建设荣昌历史文化长廊,全景展示荣昌悠久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海棠文化,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荣昌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通过文艺表演、技艺教授、参与体验等方式,让群众近距离走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出荣昌非遗主题文化体验一日游、荣昌非遗主题文化深度二日游、“传统与新生”荣昌非遗研学主题游、“品巴蜀文化·赏非遗之美”巴蜀非遗研学主题游4条精品旅游线路,引导旅客沉浸式体验荣昌非遗文化、移民文化、美食文化的魅力。举办千年荣昌·诗赞棠城、中秋之夜音乐晚会、梦回盛唐夏布时装秀、全城共享千年盛宴、主题灯会、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创新消费场景、引领消费潮流,让广大群众沉浸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文化引领、技艺创新、文旅融合、企业培育等多个方面,荣昌持续发力,不断做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链,推动形成独具荣昌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设万灵古镇,修复湖广会馆、三圣宫、尔雅书院、赵家宗祠等一批古建筑,建成喻茂坚纪念馆、万灵提琴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重庆市青少年陶艺体验基地、荣昌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荣昌陶艺大师园微企孵化园等入驻园区,形成集文化创意、体验休闲等为一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文体旅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开展为文化旅游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走访活动工作方案》,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定文旅招商引资优惠政策7条,对新引进入驻荣昌的文化旅游企业,从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中国四大名陶展等大型活动,组织文化企业参加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盟非遗周等展会活动。

荣昌通过整合夏布折扇企业,成立了加合夏布公司夏布研究所、德南夏布会馆、松竹轩折扇研究室,建设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园。建设荣昌陶瓷产业园,引进重庆唯美陶瓷、惠达卫浴等70余家企业,建设荣昌夏布创业基地,引进荣桂麻纺织、佰全纺织、协宏纺织等企业18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重庆市荣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

苏道军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