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优化非遗产品供给 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来源: 中国旅游报 编辑: 林彦志 2024-03-27 11:03:4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不断升级,旅游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以非遗为内涵的旅游消费已逐渐从小众消费步入大众消费阶段。充分释放非遗蕴含的巨大旅游消费潜力,有利于补齐扩大内需的短板,为经济增长带来广阔空间。

当前,非遗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非遗存在地域分布零散、存续空间狭小、生存能力弱化等问题,以及文化传承断层、文创产业断链等困难,导致消费需求和有效供给出现错位,制约了消费潜力的激发。充分释放非遗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要加快非遗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单散小弱”供给困扰,加大优质产品集约化供给力度。

重庆市荣昌区立足3项国家级、23项省市级、198项区级非遗资源,通过探索构建非遗文旅集群,形成旅游“雁群方阵”,打造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遗文旅消费供给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匹配新需求、催生新消费,激活消费潜力,拉动旅游经济增长。

推动非遗博览集群化。通过建立非遗博览场域集群,打造活态非遗陈列和沉浸空间,将零散的非遗整合成“文化套餐”,实行集中供给,形成文旅消费重要承载地。荣昌区整合资源建成“一长廊三小镇百工坊”非遗博览集群。“一长廊”,即依托横贯城区的“全国最美家乡河”荣峰河,打造非遗景观长廊,建成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和非遗主题公园21个,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景,形成非遗旅游新地标。“三小镇”,即立足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夏布织造技艺”“荣昌折扇”资源,投资24亿元建成集非遗、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安陶小镇、夏布小镇、万灵古镇。其中,安陶小镇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特色小镇。“百工坊”,即建设非遗传承工坊100余处,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非遗传承体验游览新空间,推出手工制陶技艺体验、夏布扎染技艺体验、荣昌折扇制作体验等非遗研学和旅游服务,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荣昌获批国家级非遗站、基地各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各1处,被评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推动非遗节赛集群化。当下,“跟着民俗去旅游”“跟着节庆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游”已成为时尚潮流,要紧跟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出更多符合游客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推出“非遗+民俗”游,打造消费新热点。推动民间民俗与非遗融合,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策划包装荣昌陶开窑季、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年猪旅游文化节、窑王祭祀文化节、名特美食文化节等地方民间特色民俗活动,结合“肉龙舞蹈”“打铁花”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实现文旅消费引流。推出“非遗+节庆”游,契合消费新潮流。将非遗融入传统节日节庆,把节日节庆办成文旅活动,由文旅活动带来流量,用流量换来经济收入,形成文旅消费生态圈。推出“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等系列活动,常态化打造“春节看龙舞”“元宵逛灯会”“清明祭先祖”“端午赛龙舟”“七夕观河灯”“中秋颂诗词”等文化活动。形成非遗旅游地方特色品牌,推出《苎麻歌》《陶之韵》等一系列原创非遗文艺表演,仅2023年就吸引成渝两地300余万人次前来观光体验。推出“非遗+赛事”游,培育消费新业态。将非遗与民间赛事融合,推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赛事项目,举办地方武术缠丝拳比赛、顶板凳杂技表演等特色比赛和展演活动。将非遗与武术、铁人三项、马拉松等竞技赛事融合,在奖牌设计、参赛装备制造、比赛场馆建设等植入非遗元素,丰富区域精品赛事IP,吸引国内外选手和观众超20万人次,拉动相关消费4亿元。

推动非遗项目集群化。产业集群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构建文旅产业集群,是优化文旅供给的必然选择。建立产业集群,要聚焦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锚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坐标,合理布局和延展相关产业链。打造休闲旅游集群。荣昌以非遗资源为基础,建设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夏布小镇园区集研学旅游基地、非遗产品交易市场和集散地于一体,形成30亿元级产业集群,成为代表性的非遗主题深度旅游目的地。整合美食资源,丰富休闲旅游,各类餐饮门店近4000家,2023年餐饮行业实现营收23。5亿元。打造非遗人才集群。与日本、韩国文化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培训研发,培养艺术创新专业人才。现有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45名、区级628名。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认定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0名,命名区级工艺美术师和民间工艺师283名。在陶宝古街和大师园开设工作室141间。“培育新农村手艺人”获评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目前,全区非遗从业人员近10万人。打造文创产业集群。推动非遗活态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打造以陶产业、夏布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9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实施文创“品牌工程”,与知名设计师、企业跨界合作,推送作品参展参赛,获金银奖300余项。与21家高校共建非遗研发中心,开发非遗产品1100多种,销往25个国家和地区。打通农文旅产业链条,开发数字动漫、台历、茶具、挂件等文创产品。荣昌猪养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年产值127亿元生猪全产业链,品牌价值达51亿元。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菊华)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rn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