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00后”手艺人谭文炜—— 与“泥”相约 “陶”出精彩人生

来源: 荣昌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李燕捷 2024-08-21 09:58:11

8月16日上午9点,记者如约来到安富街道陶宝古街长风陶艺工作室,只见古香古色的木质架子上,不同器形的陶艺品错落摆放。透过透明的帘子向内望去,工作室负责人谭文炜正埋头拉坯机前,专注地进行陶器制作。

图片

制作陶器

“刚才练一下手,快请坐。”见记者到来,谭文炜起身相迎。褪去创作时的沉着与专注,这位“00后”神色间透出几分腼腆。

谭文炜是重庆云阳人,2022年和朋友一起来到荣昌开设工作室。当被问及为何来到荣昌,又为何从事陶艺时,不善言辞的谭文炜打开了话匣子。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陶艺,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谭文炜坦言,2018年高中毕业后,他想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正好家中一个至亲在广西钦州开设陶艺工作室,并且做得比较成功。在父母的劝导下,谭文炜只身去到钦州,开启了自己的陶艺之旅。

看别人做、跟着练习、逐步提高……经过两年多勤学苦练,谭文炜熟练掌握了茶杯等陶器制作技艺,对陶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有了技艺的支撑,谭文炜也想学着亲戚,在当地开一家工作室。

“当时觉得自己学到手艺了,开工作室应该不难,但事实并非如此。”谭文炜说,除了手艺之外,产品的制作效率,以及营销、人脉、市场行情等都至关重要。因种种原因,工作室的发展一直未有起色。

后来,同行人的一席话让他蠢蠢欲动:“荣昌近几年大力发展陶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何不去荣昌看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谭文炜来到荣昌进行考察,最终于2022年9月在安富街道开设了工作室。

“当时想着门面房租便宜,开工作室成本不高,加上当地做代工的陶艺人很少,我对自己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凭借良好的制陶技艺,工作室刚开半个月,谭文炜便与当地一家陶艺工作室谈成合作,接到了固定订单,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制作茶壶。

一开始,合作非常顺利,谭文炜制作的陶艺品得到市场认可,工作室的利润也渐渐提高。但好景不长。合作第三个月时,有一次,谭文炜将制作好的几十个茶壶交付给对方,却被退回来一半,被告知茶壶底部太薄,无法刻印章。谭文炜只好根据顾客需求重新制作,没成想送出去的茶壶又被退了回来。

“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解决不了呢?”谭文炜意识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他开始尝试放平心态,寻找问题的根源。

“原来,修坯的时候,修坯刀的力度没有掌握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谭文炜每天都会在制陶上花费更多时间。做好茶壶后,他便用手触摸底部感受厚薄,然后用修坯刀轻敲底部辨别声音,并将这种声音记在脑海里,最后再将茶壶切成两半,对比厚薄度。“太薄的时候,声音听起来像弹纸张一样,很清脆,太厚的时候,声音会很沉闷。”找到问题症结所在,难题逐渐迎刃而解。

然而没过多久,交付的茶壶又因为壶身薄,无法粘接把手被退了回来。谭文炜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摸索、试验。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将近一年。制作、观察、敲击、切开……每一天,谭文炜都会如此往复,做了不知道多少个茶壶进行试验,直到茶壶做得越来越精细,产品的残次率、返工率大幅降低。

经过这些年的磨炼,谭文炜的制陶手艺越发精湛,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他还在传统茶壶、茶杯器型上做出改变,创新制作出不同器型、风格的陶艺作品,获得众多消费者青睐。

“其实手艺人,最难的就是坚持。”谭文炜表示,在这些年的陶艺生涯中,自己想过放弃,也曾因自己没有天赋质疑自己,但最终都因家里人的支持和自己的不甘心坚持了下来。

“近两年在荣昌的发展很顺利,手艺提高了,订单多了,游客也多了,在这里发展事业的信心也更足了。”谈及未来的打算,谭文炜清澈的眼睛里多了一份坚定,“以后,我还想多去外面看看,多跟老师傅学学,尝试不同的茶壶茶杯器型,也想学习柴烧技艺,让自己的陶艺作品更精美、种类更丰富,也让自己在这琳琅满目的陶器里,‘陶’出精彩人生。”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