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荣昌新农人雷庆友转变思路、创新技术,把小龙虾养出了“新花样”——
用无人机投喂饲料
装虾售卖
5月16日凌晨5点多,位于吴家镇玉峰村的雷庆友小龙虾养殖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捕虾、装虾、卖虾,基地负责人雷庆友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雷庆友表示,他养出的小龙虾品质优良,不仅销往永川、安岳、内江等地,还远销成都,颇受市场青睐,经常供不应求,效益颇丰。
雷庆友表示,自己的“致富经”要从一次意外发现说起。
一天投放虾苗时,雷庆友注意到田里剩余的小龙虾竟孵化出了抗逆性强的二代虾苗。这一发现让他灵光一闪:何不试试“错峰”养殖?原来,小龙虾通常集中在夏季上市,而冬季由于湖北、湖南等小龙虾主产地受气候影响,很少有小龙虾供应。但冬季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却不小,谁能在这个季节供应,谁就能抢占市场。雷庆友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决定改为冬季投苗,早春上市。
这一招,他算是押对了宝。荣昌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热量比较丰富,光热水资源协调,具有天然反季节小龙虾养殖优势,小龙虾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越冬,且集中上市时间比全国主产区提早约25天。掌握了冬虾“错峰”养殖技术的雷庆友,成功打开了冬季市场,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亩扩大到300亩,覆盖吴家镇、铜鼓镇两地。
规模上去了,新的挑战又来了——300亩的虾塘,光是投喂就是个大工程。传统方式得靠3个人忙活一整天,费时又费力。雷庆友脑筋一转,想到了高科技。他引入无人机投喂,难题迎刃而解。这些“空中管家”装备了摄像头和传感器,能精准掌握虾群数量和分布情况,智能调整投喂量和位置。以前人工投喂难免“厚此薄彼”,现在无人机却能均匀撒料,确保每只虾都“吃得饱、长得好”。
不过,解决投喂问题后,产量和品质又成了新瓶颈。此时,区农业农村委水产站技术人员伸出了援手。通过实地调研,技术人员发现产量低、虾质差等问题的根源,在于虾塘设计、水质管理、水质调节等环节。
为突破这一困境,在技术团队的指导下,雷庆友对养殖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进排水系统、优化田块设计、科学种植水草、精准调节水质。一番“技术加持”后,小龙虾亩产从最初的几十斤跃升到两百多斤,满肉率高达95%,中大虾比例超过90%,品质和产量双双提升。
如今,雷庆友的养殖事业越做越红火,今年他还计划再扩产100亩。他的成功不仅让自己腰包鼓了起来,还为当地小龙虾产业蹚出了一条新路。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雷庆友用“错峰”思维和科技手段,把“冬虾”养成了“热财富”,也给更多新农人打了个样:只要敢想敢干,黄土里也能刨出金疙瘩。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