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荣昌乡间,是希望的田野,也是奋斗的战场:仁义镇的脆桃压弯枝头,远觉镇的辣椒绿得亮眼,古昌镇的竹笋破土而出,吴家镇的西瓜滚满瓜田……丰收的喜悦里,也有养殖户为销路发愁,无人机为除虫害上天。这片土地上,每一颗果实的成熟,每一次技术的落地,每一声销路的呼唤,交织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叙事。
桃园蝶变:废弃基地“变”集体经济
脆桃成熟香满园
在仁义镇三奇村三零桃园,6月的阳光穿过翠绿枝叶,将颗颗脆桃染成红宝石。记者日前踏入桃园,看到采摘工人穿梭在桃林间忙碌,游客们漫步享受采摘乐趣。谁能想到,这片硕果累累的果园,八年前还是杂草齐腰的废弃花卉基地。
“2015年,第三方公司撤场后,100亩地荒得连路都找不着。”该镇相关负责人回忆。转机出现在农业专家的土壤检测报告里——这里的土壤、气候,是桃树生长的“黄金搭档”。
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三奇村“两委”决定创办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三零桃园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成立。村民以土地入股,农业专家以技术入股,村集体注入资金,探索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经过三年的悉心照料,2022年,果园迎来第一个丰产期,6万斤鲜桃挂满枝头,销往城区超市,赢得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此后,果园产量逐年攀升,平均年产量达8万多斤,年产值达20多万元。
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们也共享成果。四年来,该合作社累计为村民分红12万元,入股村民每亩保底收益400元。
除了入股分红以外,桃园每年还让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桃园干活,每天能挣70元,每年能拿800元分红,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谈到桃园,村民王显陆脸上满是灿烂。
消暑佳品:600亩西瓜“销”往川渝
瓜农忙采收
眼下,吴家镇西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瓜农们紧抓时节忙采收,皮薄脆甜的西瓜新鲜上市,成为夏日里倍受欢迎的“消暑佳品”。
在含珠桥村、燕子坝社区的李氏西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西瓜藤蔓在棚内匍匐蜿蜒,一个个圆润饱满、长势喜人。瓜农李志穿梭其间,轻叩瓜皮判断成熟度,剪下“达标”的西瓜,放在一旁。
“我们今年种植了200余亩西瓜,品种主要为美都和麒麟瓜,亩产量8000斤至1万斤,日销售量可达3—4万斤,采摘将持续至10月。”李志介绍。
该镇今年西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除了销本地外,还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及四川泸州、宜宾等地。
玉米抢早:3000吨甜糯玉米“到”餐桌
甜糯玉米装车
甜糯玉米作为吴家双流村万亩蔬菜种植基地的特色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3000亩,目前进入采摘期,在丰富市民餐桌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增加了一笔收入。
近日,记者在蔬菜基地看到,连片的甜糯玉米青绿茂盛、株距均匀、行距整齐,背着背篓的村民穿梭其间,将玉米掰下放进背篓,背篓满后,再将其装进生产便道上的三轮车,等待客商前来购买。
“与传统玉米相比,甜糯玉米丰收时间大约早30天,主要销往川渝地区。”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甜糯玉米日销量达40吨,可持续采摘至6月下旬,预计总产量3000余吨。”
辣椒登场:每日5000斤二荆条“入”囊
二荆条辣椒“鲜”上市
近日,远觉镇3000余亩二荆条迎来采收季,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在白家寺村辣椒种植基地,一垄垄辣椒植株上,色泽鲜亮、形状饱满的二荆条挂满枝头,农户们的指尖在枝叶间翻飞,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装袋、搬运。“今年预计产量4000吨,每天能采5000余斤,采摘持续至10月。”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远觉镇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农户”发展模式,推动辣椒种植从“单打独斗”迈向“规模经营”。目前,全镇已建成超1000亩高效示范产业片区,培育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1户,带动4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破土生金:800亩竹林“长”出百万财富
村民收获竹笋
连日来,古昌镇玉带村800余亩竹笋长势喜人,林间一片忙碌。
在重庆笋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林场,枝叶茂盛的竹林间,鲜嫩竹笋隐于其中。村民们手持竹笋铲采挖,鲜笋不断被装入背篓。
公司负责人廖明强介绍,今年是采收第二年,产量预计500吨,较去年增加约350吨。竹笋主要经成都市场销往全国,产值预计达300万元,采收将持续至11月中旬。
该林场主要种植甜笼笋和马蹄笋,烹饪方式多样,可生吃、煲汤、清炒等,因鲜、嫩、脆的口感受市场青睐。目前竹笋售价10元/斤,每年能带动附近70余名村民增收120万元。
田间课堂:特派员把科学技术“送”到家
近日,区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前往双河街道、河包镇,为当地40余名高粱、玉米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助力科学种植管理。
培训中,科技特派员针对高粱种植现状,围绕成熟期培育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旱期灌溉、农排设施等内容,对高粱丰产培育关键技术进行讲解。科技特派员还前往部分玉米种植基地,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并针对大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别从种植技术、科学管理、开拓销路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这次技术培训太及时了。”参训种植户们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争取实现增产提质。
空中护稼:500亩农田4天“喝”上药
眼下,正值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也是病虫害高发期。连日来,观胜镇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让田间管理变得轻松高效。
在凉坪社区,植保人员把勾兑好的农药加入无人机药箱,随着螺旋桨的一阵嗡鸣声,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沿着农田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从机体喷出,精准而又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上,形成一道雾帘,短短十几分钟,无人机就完成了数亩农田的喷洒。
“以前人工喷洒农药一天只能完成10余亩地,现在无人机一天能喷洒100余亩地,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凉坪社区今年共种植水稻、玉米500余亩,预计4天内可完成飞防作业。
滞销困境:260只生态土鸡“候”买家
生态土鸡
每年的五六月,是观胜镇凉坪社区土鸡养殖户练福强补栏的黄金时期。然而今年,面对自家养殖场里的260多只土鸡,练福强却愁眉不展——这些土鸡陷入滞销困境,而他还急需资金和场地补栏养殖第二批鸡。
原来,这批土鸡去年冬天因天气寒冷,吃饱后不爱运动,加之喂食了大量煮熟的红薯,导致脂肪稍厚。
为了保障品质,待气温提升后,练福强每天把土鸡赶到100多亩林地里锻炼。
“喝的山泉水,吃的玉米红薯,每天在林中奔跑,如今爪子都磨出茧子了!”练福强抱起一只土鸡,展示其紧实的胸肌。
不过,土鸡若错过最佳出栏期,肉质会变老变柴,市场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鸡舍还有100只新孵的雏鸡,再不腾地方,小鸡连站的地儿都没了!”眼看要错过出栏期,练福强愁得直搓手,从小鸡孵化、林地散养到疫病防治,这批鸡倾注了他一年的心血,如今以25元/斤出售,且量大从优,只求尽快回笼资金补栏。
(联系方式:练福强18323449858)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张泽美 张 雪 王新莲 通讯员 廖怡云 邹 翠 方恬恬)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