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这一无情的疾病,如冰霜般禁锢了患者的身体,却无法冻结他们对生活的向往。6月3日—4日,42岁的刘洁,这位仅眼球能自由活动的渐冻症患者,勇敢地带领5位病友来到荣昌,开启了一场充满爱与希望的“破冰”之旅。
出发前:想去荣昌的心,赢了顾虑
6月3日,一辆大巴缓缓驶入荣昌,车上坐着刘洁和她的5位病友。
患病前,刘洁是四处闯荡的导游,渐冻症却将她困于一方天地8年,让“诗与远方”成奢望。但她未向命运低头,通过短视频创作成为自媒体博主,结识众多病友。交流中,她发现大家渴望外面的世界,却因自卑和出行不便望而却步。
几个月前,深思熟虑后的刘洁,凭借艰难的眼球打字,在病友群发出旅行提议,目的地——网上“爆火”的荣昌,点燃了大家沉寂已久的出游热情。
选择荣昌,不仅因为距离重庆中心城区近,还因底蕴深厚的非遗。
“我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荣昌陶器历史悠久,真想感受那份古朴魅力。”62岁的郑旭率先在群里回应。
谭娟也在弟弟的帮助下打字表示:“早就想看看荣昌精美的夏布工艺。”
然而,大家也有所顾虑。渐冻症让身体极度脆弱,四肢萎缩、无法行走,言语丧失,后期甚至需依赖呼吸机,卡痰、肺部感染等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此外,他们还担心遭遇陌生人的异样目光。
但对荣昌的向往战胜了顾虑,在刘洁联系到重庆市、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及爱心企业并获得支持后,大家毅然踏上旅程。
旅途中:轮椅上的眼睛,看见魅力
抵达荣昌后,当地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热情加入,为这场旅行增添了更多温暖。
参观荣昌夏布博物馆
旅行首站是夏布小镇的荣昌夏布博物馆。一进入馆内,精美的夏布制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看到以植物苎麻织就的精美汉服,谭娟眼睛放光。这个爱美的“宝妈”在志愿者和家属帮助下,坚强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凑近观察汉服细密均匀的针脚、触摸夏布的质感。
53岁的垫江人林诗德是首次来荣昌,看着精湛工艺的夏布展品,虽口齿不清,仍激动地说:“趁还活着,得多出来看看。”
次日,一行人来到安陶小镇的陶宝古街。古街上陶艺工作室林立,陶罐、陶瓶等摆满店铺。
郑旭在妻子和志愿者的陪同下,离开轮椅,缓慢在古街行走,感受陶艺魅力。
患者“黄金小豆子”看到一家陶艺工作室在演示拉坯、修坯,在陶艺师傅热情邀请下,她用颤抖的手碰了碰陶泥,激动地说:“凉凉的,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泥巴的感觉。”
整个旅程,各方服务贴心。导游嘱咐司机慢行稳行;救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和AED随行;爱心企业准备了吸痰器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志愿者则小心翼翼帮助患者上下车、转移轮椅。“卤鹅哥”林江的出现,让旅行团欣喜不已,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你们真了不起!”
返程后:感恩交织不舍,铭记情谊
6月4日傍晚,刘洁和病友们安全返程。荣昌之旅虽结束,温暖与感动却在心中发酵。
回到家,病友们在群里分享感受。
“黄金小豆子”说:“荣昌太美,夏布和陶器让我大开眼界,真舍不得离开。”
谭娟在家人帮助下发言:“荣昌美在景、人,志愿者服务贴心,感谢他们。”
林诗德感慨:“这是我最难忘的经历,荣昌文化底蕴震撼我,希望再来。”
刘洁看着这一幕幕,感动不已,缓缓通过眼控仪打字:“荣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在那里收获了太多的关爱和帮助。特别要感谢荣昌的志愿者们,是你们的付出,让这趟旅行如此完美。这次旅行,让我们更加坚信,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患者在家属帮助下从轮椅上站起来参观
记者手记:
跟随渐冻症患者的荣昌之旅,记者始终在思考:当生命被疾病“冰封”,是什么让他们依然愿意拥抱世界?
被渐冻症缠身,身体机能如沙般从指缝溜走,出行成了奢望,每一口呼吸都可能暗藏危机。可即便如此,刘洁和她的病友们,还是怀揣着憧憬与忐忑,踏上了前往荣昌的旅程。
旅途中,有患者努力从轮椅站起,触摸夏布汉服;有患者口齿不清却反复念叨“趁活着”,让记者想起博物馆里的苎麻——看似纤弱,却能织就坚韧布匹。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身影,更是成就了这场旅行。
荣昌,这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成为了他们打破命运冰层的起点。渐冻症或许冻结了身体,但当社会用善意搭建桥梁,当每个普通人愿意放缓脚步,那些被“冰封”的生命,也能感受到冰层下涌动的暖流。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雪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