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社区活动室锻炼
社区干部走访慰问
8月13日,清晨的阳光洒下,广顺街道檬梓桥社区74岁的郭怀生老人,正在成渝东路212小区棠城驿站里和邻居们对弈。看着窗外绿树投下的斑驳树影、书架上整齐摆放的各类报刊,感受着驿站内空调送出的习习凉风,他不禁感慨:“现在乘凉有去处,树木安全隐患也解决了,社区真是把事儿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原来,在老年居民占比超六成的成渝东路212小区,一场关于“修剪树枝”的争议曾让社区干部煞费苦心。面对多数老人“砍了树,夏天去哪乘凉”的担忧,社区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组织网格员和议事代表挨家挨户倾听诉求。
在了解到老人对休闲场地的迫切需求后,社区迅速联动物业,将规划中的“棠城驿站”提前落地。如今,这座配备空调、图书室和健身器材的驿站已成为老人们的“新宠”,而经过专业人员科学修剪的树木,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保留了怡人绿荫。
在檬梓桥社区,如何为老人办好事、办贴心事,是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常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社区是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所在地,是典型的老工矿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矿区退休人员多、征地拆迁安置人员多,8017名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55%。”檬梓桥社区党委书记余莉坦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以及人员流动加快,辖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
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该社区党委一边做一边探索,最终形成“1235”工作法。
所谓“1235”工作法,是指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全方位的为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坚持一条党建红线贯穿始终;建立多元协作共治和日常探访服务两项机制;组建银龄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方针宣传三支队伍;开展送关怀、送健康、送舒心、送知识、送欢乐“五送”服务。这套工作法让社区为老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工作法里,老年人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了“退休党员志愿队”“夕阳情先锋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让老年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邀请社区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老年人组成“银龄智囊团”,充分运用“智囊团”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协助社区专职队伍开展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促进社区平安稳定,居民邻里和谐相处。此外,社区还注重发挥老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建“小喇叭”宣传队伍,鼓励老党员担任“银龄先锋”,用群众语言宣传政策法规,拉近居民与社区的距离。
如今,由21人组成的“夕阳情先锋队”,已先后开展志愿服务19次;69岁的退休矿工罗阿姨是“银龄智囊团“成员,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功调解了多起邻里纠纷;“小喇叭”宣传队伍则把政策编成通俗顺口溜,走街串巷入户宣传……这些银发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价值。
因工作成效突出,檬梓桥社区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市级银龄健康之家”。
如今,漫步在檬梓桥社区,处处可见温馨和谐的养老图景:党群服务中心里老人们随音乐起舞,棠城驿站内传出象棋落子的清脆声响,网格员正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物品……一幅“老有颐养”的温暖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正如该社区党委书记余莉所说:“我们要把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最暖一公里’,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融媒体中心记者 屈 婷)
【 记者手记 】
这次采访檬梓桥社区,让我深切体会到:为老服务,用心实在最要紧。
这个老工矿区条件并不优越,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占比超过五成。来之前,我原以为会听到不少抱怨和诉求。但真正走进来,看到的却是老人们下棋、跳舞、打乒乓球的笑脸,处处洋溢着暖意。
社区党委书记余莉告诉我,他们的“1235”工作法不是凭空设计的,而是在一次次与老人“摆龙门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就拿“修树风波”来说,事情看似不大,却关乎老人每天的起居冷暖。社区没有简单行事,而是耐心听取意见,最终不仅完成了树木修剪,还顺势建起了老人喜爱的驿站。这件事说明,为老服务不能闭门造车,得听老人怎么说、看老人怎么活。
在檬梓桥社区,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为老服务不能只看投了多少钱、建了多少设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让老人能够参与、能够发光发热的机制。这些老工人们辛苦了一辈子,他们怕的不是生活艰苦,而是失去价值感。在这里,他们依然被需要、被尊重,依然是社区的主人。
我想,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未必需要多高深的理论,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把老人放在心上。檬梓桥的经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一点一滴的用心。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