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从“一时暖”到“长久暖”——荣昌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温度

编辑: 张倩 2025-10-17 16:04:41

今年1月起,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响应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健全精准高效志愿服务供给体系要求,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为核心,启动志愿服务“铸魂、助力、暖心、强基”四项行动培育工作。

用 美家美户·姐妹相助”巾帼志愿服务

“美家美户·姐妹相助”巾帼志愿服务

如今,一股志愿服务的暖流正浸润荣昌大地,“美家美户”“吴小花”课堂等优质项目落地开花,各类服务精准对接民生需求,让“志愿荣昌”的印记愈发鲜明,成为棠城大地上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技能传授与新风倡导双管齐下

前段时间,在龙集镇天宝村老羊背小院。

志愿者拿起一件旧T恤,一边讲解家居收纳技巧一边演示“卷筒法”:“这样叠不仅省空间,找衣服时也不用整柜翻乱。”跟着操作的村民吕玉平很快将原本杂乱的衣物整齐收纳进盒子里,脸上满是笑意。

同一时间,双河街道排山坳社区的志愿者则以身边案例为切入点,倡导“节俭婚礼不攀比、环保殡葬树新风”。接地气的讲解引发强烈共鸣,不少村民听完后主动表示“要做文明践行者”。

这些场景均来自“美家美户・姐妹相助”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不仅聚焦收纳整理,还结合农村实际场景,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家电如何节能等环保知识。有时还联合医疗团队开展中医养生操教学和妇科健康知识讲座,全方位覆盖群众生活需求。

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区21个镇街,成为基层服务的“主力军”。

多元课堂为青少年赋能

“遇到有人冒充老师收学费该怎么办?”近日,吴家镇“吴小花”课堂上,专业社工通过互动提问,为30余名孩子讲解网络安全知识。

课堂后半段,志愿者搬出扎染工具,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叠、捆扎棉布,再浸入染料。8岁的邓雅兮拿着自己染出的蓝白花纹方巾,笑容灿烂:“这是我第一次做扎染,太有意思了!”

作为吴家镇专为未成年人打造的特色实践平台,“吴小花”课堂始终以“培养小花、注重实践、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艺术等主题活动,持续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此外,区委统战部联合党外志愿者走进联升小学,开展“同心相伴+”社会服务,不仅捐赠价值5000元的日用品,还通过情景演绎和卡通动画,为150余名孩子讲解《破伤风及狂犬病规范预防处置》知识;荣昌区行为矫正特色班中,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青少年识别情绪、表达心声,不少原本孤僻的孩子渐渐变得开朗;合众社工走进仁义中学,以“认识自我,树立目标”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们在欢笑中打破自我否定、增强自信心……

这都是荣昌“四项行动”多点发力,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场景。

温情服务汇聚爱心合力

志愿服务的触角也串联起邻里温情、文化传承与特殊群体关怀。

近日,在昌元街道桂花社区“生活帮”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志愿者一边指导居民做折扇DIY、缝手工香包,一边讲解折扇的文化寓意和香包驱邪的传统习俗。活动尾声,专业社工还分享儿童关爱经验和心理疏导技巧,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知识与温暖。

另一边,棠城爱心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百姓大舞台活动则邀请300余名老人观看文艺表演。现场每5名老人就有1名志愿者贴心陪伴。老人们看着精彩节目、聊着家常琐事,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

这些活动不仅织密了社区安全网、涵养了文明乡风,更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让志愿暖流持续汇聚

据统计,自志愿服务“四项行动”启动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已广泛征集社区治理、助老扶幼、医疗科普、文化传承等领域项目105个,经严格评审筛选出20个优质项目重点培育并给予资金支持;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超1500人。

下一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四项行动”,推动志愿服务从“有”向“优”升级。一方面,优化项目培育机制,围绕群众真实需求筛选、打磨优质项目,确保服务精准对接民生痛点。另一方面,加强志愿者队伍专业培训,重点提升医疗科普、心理疏导、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打造更专业的志愿力量。同时,拓展志愿服务覆盖面,让服务延伸到更多镇村、社区和特殊群体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让“志愿荣昌”的暖流持续汇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一个个鲜活场景总在心头萦绕:吕玉平整理好衣物时舒展的眉头,邓雅兮捧着扎染方巾时灿烂的笑脸,社区老人缝制香包时专注的神情……这些细微处的欢喜,正是志愿服务扎根民生的生动写照。

用“生活帮”志愿服务活动

“生活帮”志愿服务活动

从“美家美户”传授收纳技巧,到“吴小花”课堂播撒成长种子,再到“生活帮”活动串联邻里温情,荣昌的志愿服务没有停留在形式,而是精准叩击群众需求痛点。105个申报项目、20个重点培育项目、超1500人直接受益,数字背后是“铸魂、助力、暖心、强基”的扎实实践,更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在基层的生动传递。

如今,志愿红已成为棠城大地的亮眼底色。随着项目培育机制优化、志愿者专业能力提升,这场温暖行动必将从“一时暖”走向“长久暖”,让民生幸福图景在荣昌持续铺展。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