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名片:中新国际数据通道

“要想富,先修路”,数字经济时代,这条“路”有了新形态——让数据奔涌、商机瞬达的“数字丝路”。
2019年9月,中国首条面向单一国家“点对点”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下称: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在渝启用。6年来,这条“信息高速”悄然重塑渝企出海节奏,为重庆对外开放写下生动注脚。
过去,重庆到新加坡的通信延迟高达230毫秒,“跨境开会像‘慢半拍’,一方说完要等好几秒才听见”;如今,延迟压缩至60-70毫秒,3000多公里的距离,数据数十毫秒就能跨越,跨境会议“丝滑”无阻,企业“远程遥控”海外工厂也成了常态。
这条“信息高速”究竟如何为重庆开放赋能?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全国首条“点对点”通道,为何扎根重庆?
规格如此高的“跨境信息高速”,为何选择落地重庆?答案藏在一场深化合作的需求里。
时间回到2015年11月,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不同于前两个中新合作项目,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不设实体园区,聚焦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领域,覆盖范围广、跨境合作需求大。
“政府要开跨境高层会议,企业要频繁对接业务,可当时重庆到新加坡的互联网延迟有230毫秒,沟通效率大打折扣。”10月27日,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回忆,经过一年多实践,2017年,中新双方达成共识:必须建一条高带宽、低延迟、安全可靠的“信息跨境高速路”。
2017年,重庆启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规划设计;2018年,规划设计方案上报工信部。“这是重庆作为内陆地区首次规划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当时大家心里底气都不是很足。”前述负责人说,没想到,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方案一次性通过了评审专家委员会的评审。
2019年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由三大运营商承建运营。可任务并不轻松——市场需求紧迫,需要争分夺秒,工期紧、挑战多。
“我们负责重庆经广州到香港的路段,新加坡运营商负责香港到新加坡段。第一步就卡在了设备上。”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移动)相关负责人回忆,光缆、交换机等网络“骨架”需定制,正常备货要30多天,团队只能天天盯进度、反复跟供应商沟通,终于把到货时间压缩到20余天。设备一到,队员们立刻扎进现场施工。
2019年4月,团队又接到任务:8月下旬智博会前,先打通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至新加坡的通道,保障展会通信需求。
那段时间,“连轴转”成了工作常态。 跳纤距离远,队员们扛着设备在站点间奔波;铺设线缆的管道协调难,他们一次次与沿线省市部门沟通方案;调试跨国线路时,24小时轮班值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数据异常。市大数据局则每周组织三家运营商召开项目协调会,与新加坡运营商实时对接项目进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8月15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至新加坡的500M通道顺利开通;同年9月,重庆至新加坡的光缆线路全线完工,接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8个园区,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
3000多公里距离,数十毫秒“跨越”
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启用后,通信延迟降至60-70毫秒,数据跨境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大幅提升。
今年3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高层工作对接会第十次会议,依托这条通道召开远程会议。“数小时会议全程不卡顿,保密性还好,虽然隔着千里,却像坐在同一间会议室。”参会人员说。
这样的“丝滑”体验,早已成为常态。2019年至今,中新双方多场高层会议都借助这条通道开展。
2020年重庆首次举办线上智博会,新加坡作为主办方之一,其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局长柳俊泓特意为通道“点赞”:“从新加坡飞重庆要五六个小时,走这条数据通道,几秒就能建立连接、展开会谈,线上智博会能顺利连线,它功不可没。”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通道支撑促成了300余家企业、3000多人次的跨国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条通道把重庆和新加坡3000多公里的距离,缩短到了几十毫秒。”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通道不仅服务两国高层会议,还覆盖重庆8个园区,支撑40多家企业开展跨境业务,更辐射西南地区,为教育、医疗、制造、科研领域的国际交流搭起“桥梁”。
中冶赛迪携手新加坡今明视觉公司,成功以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替代人工完成钢厂连铸生产中的高风险操作,实现了关键工序的“机器换人”;巴蜀中学与新加坡腾育科技合作打造教学平台,让西南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跨洋共享;重庆深敢为智物联网与新加坡Vilota公司联合研发低空云眼平台,借助通道低延迟优势,为低空物流、农业提供智能支撑,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设立实验室深化合作。
今年2月,中新云化数据安全服务平台在渝挂牌。“平台用先进加密技术,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全程保驾护航。”运营方重庆三未信安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胡昕说,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能以“拼车”方式使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大幅降低成本,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渝企出海加速,“远程遥控”海外工厂
对渝企而言,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更是出海路上的“加速器”。
重庆大江动力是宗申动力旗下企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公司启动越南工厂建设,2019年首条生产线筹备投产时,却遇到了难题:越南工厂的生产数据要实时回传至重庆总部,总部的指令需精准下达,从生产协同到报关发货,每一步都离不开稳定的跨境网络。
就在这时,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启用,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通过招投标,大江动力与重庆移动合作接入通道。“加密传输为核心数据筑牢‘防护墙’,低延迟让跨境访问流畅无阻,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公司数智发展部副经理冯磊说。
依托通道,大江动力实现了重庆总部与越南工厂的“远程遥控”:生产数据实时回传,总部指令精准下达,业务连续性有了保障。2019年,越南工厂首条生产线顺利投产;如今,工厂已建成39条生产线,2024年产值达2亿美元,连续5年稳居越南动力产品制造商榜首。眼下,企业不仅在推进越南二期工厂建设,还计划在墨西哥建厂,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受益的不止大江动力。近年来,重庆全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持续深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三家运营商迅速将中新国际数据通道优势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为汽车、电子、物流、软件等行业定制“出海服务包”——跨境数据专线保障数据存储,境外云服务支撑数据实时交互,境外短信服务助力海外运营,助力“渝车出海”“渝贸全球”。
站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0周年的节点上,这条“黄金通道”早已超越“数据通路”的定位。它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数字桥梁”,一头连着重庆的产业升级,一头牵着全球的数字机遇。未来,必将有更多渝企借道而行,在全球化浪潮中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数读·中新国际数据通道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